致亲爱的母亲和妻子:
我时常捉急于自己的表达,让很多事情没有及时沟通好。我想通过这个机会好好梳理一下,本文旨在纪录真实的情况和整理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
- 我的微信被修改过,原文是:“妻子很不喜欢你总说她的工作的问题,这样让她觉得很烦。要不以后还是不要问这些问题了。”当我发之前给她看的时候被修改为:“妻子很不喜欢你总说她的工作的问题,这样让她觉得很烦。她就是想做一个没用的人。也不认为工作是有意义的。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跟你们不一样。我尊重并且欣赏她的生活方式。她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被干涉。要不以后还是不要问这些问题了。如果你们不能尊重接受她的生活方式,她可以马上离开。”还给我的时候已经发出去了。我原本并没有如此激进的言辞。
- 母亲回复说:“我也很不爽,甚至心在痛!我真的不明白跟家人聊天,本来聊的很开心,聊工作,聊聊领导同事,聊未来工作设想,聊生活聊买房,聊创业,聊健康,聊媳妇在做什么,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怎么妻子就不高兴啦,做为家长问问你们的生活和工作打算有错吗?就因为我们问问,你们感到烦啦就分手,婚姻就这么不堪一击?爱在哪里?还是你一个人在爱?妻子“就想做一个没有用的人,认为工作也没有意义”,你还欣赏这种生活方式,你让我失望!”事实是,我和母亲一直聊的很不开心,我更多的时候是以“孝顺”为目的在聊天。以前看过说“孝”就是“顺”,想着什么都顺着她说就好了,其实心里一直对每周一次的例行通话心生负担。每次电话都能感受到母亲诸多的期盼将我禁锢住,而自己的想法却全然不被理解,每一个小的想法都需要长年累月的解释才能被接受,这个过程中还要绞尽脑汁想尽措辞如何让母亲得以理解。作为家长问问孩子的生活和打算有错么?我认为完全没错。但是母亲每次都不只是问问,她有诸多建议和意见,她认为我还是小孩子,却全然对我已成年应该对自己负责这一事实无所顾忌。经常否认我作为成年人的判断力和我自己做出的决定。虽然长年的交涉让我倍感疲惫,但是同时由于自己身为男人,便会不停暗示自己,“身为男人就是就是这样,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委屈一下自己,有所担当就好”。而妻子跟我有一样的独立性却未曾经历过像我一样的长年交涉,同时也没有身为男人的那种暗示,所以每次遇到这种压力,便会剧烈地爆发出来。不过我想是我没有做好,我应该让母亲清楚地了解我对于这些建议的不喜欢。
- 次日母亲回复:“终于亮天啦,这一宿很难入睡,睡了也像是在做恶梦一般,难受极了。我在想你娶媳妇,你爱她你宠她你养她你尊重她一切的一切这都没错,但当媳妇不高兴的时候不分析原因就翻脸责怪老妈,这恐怕是一个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我们随便的聊天问问媳妇在做什么这就干涉了你们的私生活?今天的我们没有哪一个人是生活在真空中,如果家人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没有相互关心相互牵挂,没有理解,何謂一家人?现在的你们做事要考虑到不仅是一个家庭,可以说是两个或者说是三个家庭的事,年轻人应该有责任感,用智慧去担当!不要一味追求别人怎样看你,而是完善你自己怎么做!怎么去实现自己完美的人生!” “干涉私生活”这个词说的并不恰当。应该是“干涉个人决定”,这一点上面有讨论过。没有底线和原则这点的确是我的问题,母亲说的没有错,下面会讲到这点。
- 母亲认为我没有主见都被妻子的观点带跑了。妻子认为我受母亲的影响太多自己的想法都被压制了。她们说的都对,我太容易被她们俩的观点所影响,然后不停的妥协,而没有真正做出积极的努力让两者得到良好的沟通。每个人的观点一抛出来,我就马不停蹄的修改自己的想法来附和和想办法实施,去责怪另一方。却完全忘记自己的想法和底线,也没有进行很好的思考和坚持。只是想要尽快把压力解除掉,转移了压力,而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直到突然回头看看自己,都已经面目全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我都已经快忘记自己的想法是什么,自己的追求是什么了,我只是在一味的满足两方的想法而忘却了自己,自己只是成为了两者的投影。这让我顿时鼻子一酸。想起如果是初中的我看到我现在的样子,一定会痛骂自己一顿,骂自己是混账没骨气的人,全然没有男人的样子。我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应该重新想想我到底想要什么,如何去做,就像母亲说的一样“不要一味追求别人怎样看你,而是完善你自己怎么做!怎么去实现自己完美的人生!”我现在只是简单顺应她们的观点,我想是时候往后退一步了。
- 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理想的人生中都有什么。我想我本来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对俗世的行为与追求都不屑一顾。虽然身处其中并不会让我感到反感,不过如果一想到自己人生中所有将会发生的事情都只不过是别人的一个翻版,就顿时感到自己人生的无趣和没有意义。如果只不过再过一遍别人已经经历过的人生,那我的人生是多么容易被替代啊!如果人生并非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还活着干什么呢?看一遍别人是怎么活的,就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人生,那去死是不是也可以了呢?朝闻道夕死可矣。一眼望穿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电影是没有人想看的无趣的电影;一眼望穿过了个开头就知道结局的人生是我不想过的无趣的人生。
- 搞笑的是,我原本是多么特立独行的人,多么愤世妒俗的一个人,多么有追求,追求不一样人生的人。结果大学跟母亲吵了四年,以我的妥协出国为结局。从此以后我就过上了普通人所羡慕的人生,我竟然也会有点小优越感,对现在的生活有点小满足。渐渐地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追求了。人好像只要一旦生活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中,便会像温室里的孩子一样,渐渐怠倦下来,渐渐忘记要仰望星空,有所追求。也就变成自己以前所痛恨的俗人。竟然反过来看待妻子的时候,面对她那种永不停息的追求,会有一种反感“你为什么这么不知道满足?”可笑啊,可笑啊,我就真的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了。我不禁眼泪就要下来了。
- 人生观:我所期待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呢?对我影响很深的柴静写冯唐的一篇博客在最后写道:“归根结底,没什么是不朽的,我们终将化为粉尘,归彼大荒,但还是要写,写是一件没办法的事,什么也不图,却非这么不可。王小波说,双目失明的汉弥尔顿为什么还坐在黑灯瞎火里头写十四行诗?那就叫“自我”。他(冯唐)说,“我永远不希望有一天我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平稳了,我情愿它永不沉默,它给我带来什么苦难都成,我希望它永远‘滋滋’地响,翻腾不休,就象火炭上的一滴糖。 ””这句话我有强烈的共鸣,甚至感觉就应该是我所说出的话。
- 价值观:比如说去创业这件事情,我以前坚信我大学毕业应该直接去创业。母亲说什么呢?她说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是个理性的选择,(如果你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你会出国留学,或是去大公司工作,积累经验和人脉,然后十年八年之后再去创业,就相对容易成功。所以我最后出了国,现在在大公司工作,收入相当不错(对比同龄人),生活很安定。这看上去是个相当正确的选择,物质上的。我想也许是上一代人从小就物质匮乏,所以他们特别的现实,总是时刻把物质追求放到第一个,甚至是唯一的,考虑上。如果工作好,收入好,吃喝都好,生活安定,就是好生活,就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他们普遍会忽视下一代的精神需求,对实现自我,追求自我的需求。母亲认为吃不饱穿不暖拿什么来有精神上的追求。但是她不知道,即使吃饱穿暖但是精神空虚不安定的话,比饿着肚子但精神富足要更加痛苦。我发现当我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人根本就无法品尝美食,也更无法欣赏大房子大车给人的享受,当我看什么都是灰蒙蒙的无精打采的样子的时候,那些物质满足又有什么意义呢?
- 关于妥协。这种妥协仔细想想是种很微妙不容易发现的妥协,它看上去是我被彻底说服了,但实际上不过是我的退让。我为什么想要去创业呢?这是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它关乎到内心最深处的冲动,这种冲动永远都不大,可能吃个甜甜的雪糕就转头就忘了。但是它就是不灭,它总会时不时的跑出来骚动我的心一下,让我对稳定的生活感到不安。曾国藩一生“稍有点世俗之念,就骂自己是畜生,说不为圣贤,就为禽兽。”创业意味着去开辟新的市场,新的世界。如此独一无二,有价值,工作密集,(对于不拖家带口的我来说)毫无风险的事情,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可以说,去创业为的是本身,是对世界的影响,而成功与否反倒是次要的事情。甚至只是当下一个大企业的垫脚石都无所谓,因为我心里清楚,我让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虽然没有赚到钱,也没有人会记得我。但又如何,风雨彩虹,我都已走过,人生经历,一辈子都跟着。但是我最终大学毕业还是来美国读书了,从最终结果来看,我的这部分需求被彻底压制了。我仍然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却失去了“个人追求”。
- 如何尊重另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想这是全部矛盾的中心,我与妻子的矛盾,我与母亲的矛盾,母亲与妻子的矛盾,都是关乎如何尊重另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妻子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关心别人不是让别人按照你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去生活,而是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提供帮助,这就需要绝对尊重对方的选择。”但是这似乎又引发了一个悖论:当两人之间,一方的生活方式是想要彻底的了解和帮助另一方的生活,按照自己的经验引导对方去生活;而另一方的生活方式是希望自己的选择即使对方无法完全理解也会给予全部的尊重与支持,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前行的时候,两者是否能够都对对方的生活方式表示尊重?我想这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尊重对方的选择一事,要成为一种常识,是共同生活的前提条件。
- 母亲说我现在太宠着妻子没有底线,这我是承认的。我不仅对妻子没有底线,对母亲也没有底线。爱和孝不是万事皆顺着对方才算,他们都是有底线的,其底线就是不能触及双方的个人追求。无条件的爱不是因为爱一个人就没有底线,而是因为对方不会触到自己的底线,甚至有共同的底线与人生追求才会产生爱,因为和核心人生追求相比,其他都不那么重要,也容易改变。
- 我想,我的追求是什么呢?我的物质追求一向不强烈,但是仍然是有的。我希望我能有个40平米的私人公寓,没卧室也行,它刚好够放下我所有需要的东西,一张不大的床,一个小书柜,一个大桌子,上面放着大显示器。有没有厨房都没关系,我可以一直吃外卖,每天不重样。地板或地毯上还能剩下一小块区域,让我能够躺在地上发呆或是做做仰卧起坐俯卧撑。我不喜欢开车,我对好车也没有兴趣,要么自动驾驶拯救我,要么我就住到公交发达的城市,从此不必开车。工作不求高薪,求得是做的东西有趣或是有意义,或是两者皆有,如果两者皆无,除非我真的要吃不上饭了,否则根本不会考虑。如果允许我远程工作,不被地理位置所束缚,这样的工作要大大的加分。当我不被地理位置束缚,要么远程工作,要么有一定积蓄后,我会去环游世界。这个梦想一直缠绕着我五年之久,是我对自己一生的承诺,我必须完成,什么也不图,却非这么不可。环游世界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心态。这一趟会是穷游,至少不可能一路都是酒店,因为它的目的是观察和感受世界而非去享受生活。所以骑行可能是个好主意。整个过程要踏遍所有大陆,但是不允许坐飞机,目标开销5万美金。如果没有人陪我去我就自己去,钱一够辞职就走。路上可能在某个城市停留长些,打打零工或是远程工作。地球是圆的,我还会再回来。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何况我对此也并不热衷。要想让他们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必然要言传身教为主,那首先自己要成为自己认可的有价值的人,每个方面。所以要等自己成长之后,心安定之后,地理位置安定之后才会考虑孩子的问题。在我看来,领养一个孩子也未尝不可,这个世界已经进化了,基因遗传已经不是最有力的遗传了,模因遗传才是有力的遗传。传递知识信仰想法性格,这些后天的东西要有价值的多。传统说“母在不远行”,我想更应该在父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早些走,这样等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也就回来了。我相信自己的实力,随时都能找到能养家的工作。所以我的追求里没有大房子大车的美国梦,没有子孙满堂的中国梦,就只有世界,世界,整个世界。看遍世界,然后改变其中一个点。
- 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茴转时光,我最初喜欢她的原因是我感觉我可以跟她聊任何我想聊的事情,无论多么抽象。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姑娘,认知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看的书很多,对非常广泛的事情都有所理解。所以我可以放心大胆的跟她聊那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就像我第一次跟她聊天,是我带她参观公司的时候,我跟她解释了我认为数学是具有一般性的抽象方法所聚成的集合,只要逻辑跟这个世界同构,数学就有极高的把握跟世界同构,所以我之前一个同学对于为什么物理和数学竟然能神奇的同构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我跟一般的姑娘谈这种问题,绝大多数人都只会尴尬地笑笑,然后说你这种问题真是太深奥了,我们这种智商低的都理解不了。这让我感到沮丧,感觉自己费劲心思想让对方理解我想表达的东西,并能给我带来一些反馈让我得到新的思想的努力全部白费了。但是跟她聊天却根本没有这种顾虑。其次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她有着我曾有过的追求和想法,和我未曾有过的永不休止和永不妥协的韧性。妻子完全是我亲手挑的,拥有同样地追求自然是个前提。跟她在一起有时会因为她永不停息的人生追求感到累,但是由于这类追求本来就是我原本内心中会追寻的东西,她在我懒惰的时候推我一把,我反倒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她的性格是如此鲜明,以至于喜欢她的人特别喜欢她,讨厌她的人还没开始讨厌她就被她拒之门外了。
- 妻子从小生活的家庭是在中国不太典型的家庭。父母都不太追求孩子的成为多优秀的人,我想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是女儿所以不加要求,而是他们并不把孩子的成就当成自己的成就。这和多数父母是不一样的,后者会因为子女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甚至中年以后和亲戚朋友之间只拼孩子的成就,孩子的成就高,自己就感到满足,所以其全力培养孩子的“无私”行为,动机却是非常自私的。妻子的父母在我第一次去各家亲戚串门的时候也就只是介绍了我的名字而已,一直都在聊他们长辈自己间的事情。我想这种看起来”自私“的行为,对于有想法的孩子来说可能反倒是个好事,至少让我感到自在。妻子从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自然习惯性地有自己的主见并坚持。当她对父母说到自己要去学画画的时候,父母也表示了不理解,认为学画画没有用,不能当饭吃,不过到此为止。没有更多的评价,没有反复地劝阻,没有拦住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妻子待人真诚,但不善于言辞上的修饰。甚至讨厌圆滑的修辞。这使得她非常不擅长做需要做好面子工程的事情,交往浅的只会觉得她不热情,交往深的都觉得她能当真朋友。所以她朋友不多,但是感情都很深。
- 由于她读书涉猎广泛,其负面影响就是她总认为我的知识面太窄,见识太少,聊天时不够有趣。对于这个观点我部分赞同,我的确知识的涉猎面太窄,绝大多数知识都只覆盖在理科上面,而绝多数中的绝大多数只是关于计算机的。但是我还是要为自己辩驳一下,知识面窄跟知识少并不等价。计算机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我没法跟她聊起。不过这一点我已经决定进行改进了,一来我准备多看看人文方面的书籍和概念,况且对一个人内心健康与强大有着非常直接而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我看专业书籍的时候也尽可能将有趣的事情移除掉很深的概念后将给她听,让她理解计算机中有趣的事物。
- 妻子想做一个没有用的人。实际的意思应该是她不喜欢做一个功利的人。她一直想投身于艺术。没有用一词来源于奥斯卡王尔德,他说“艺术都是没有用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并不能从实用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亦即不能以有用为前提来创作艺术,它关乎的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所以才说艺术都是没有用的。艺术是一门让穷的人更穷的学科,因为没钱他们能接触到的东西就更为有限,而且要花很多时间去顾及生计,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投身艺术是不能以想赚钱为前提的,因为那样是创作不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更不可能真的能赚什么钱。而认为“工作是没有意义”一话,我想更多的不过只是气话罢了。工作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她不想为了工作而工作罢了。我虽然也有同样的想法,只是所幸自己喜欢的东西是自己擅长的东西,而这个擅长的东西偏偏在这个时代可以很好的赚钱,理想和现实正好都实现了罢了。
- 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母亲给我的感觉首先是要强。这个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他们从小的社会氛围一直如此。我姥姥和舅姨们都很要强,事事争先,不甘人后,也确实能成事,受周围人的尊敬。什么事都想做好,甚至不仅自己的事情,家人的事情也都想帮忙做好,所以都具有爱操心的特点。我想他们兄弟姐妹从小一起长大,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相互关照的生活方式。包括家里曾经出过的种种变故,都让他们觉得亲情可贵,并且只有家里人才是真正能靠得住的。只是我并没有这样直接的感受,因为父母早年从县城移到城市里来工作,我从小就在一个没有亲戚只有朋友的城市里长大。亲情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种淡薄的观念,远没有父母那一代人的感受要强。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从小长大的朋友更亲,更能靠的上。
- 我的父母真的是以我为骄傲。这件事让我既自豪,又担忧。我担忧是因为父母对我有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什么是好的人生的,什么是“应该做的”决定。如果这种期待被我无视,被我辜负,我是否会被人在背后指责“不肖”?如果我顺应这种期待,我是否只能一直压抑自己,暗自面对那些想要去做的却被迫放弃想法的煎熬?这种期待给了我十足的压力和害怕辜负的恐惧。恐惧甚至大过了那些不靠谱的想法背后未知未来的恐惧。让我变得畏手畏脚。我不是想说父母不该为我骄傲,只是不想让我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早该拥有自己的生活了,而不是为了我一直牺牲自己的生活,这对彼此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我想我应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
- 父母都提过一个观点:我们给你建议都是出自爱,都是好心,不可能想害你,所以你应该接受。父母对我的爱和好心我是毫不怀疑的。但是是否真的对我好,是否建议真的适用于我,这个是有待考量的。记得之前家里人很多亲戚一起出去旅游,路上我一个姨问我长大了有没有感觉父母说的都是对的,我说我没这么觉得,只是想到自己该对自己负责了,也就不跟他们吵了,他们说是啥都随他们,该怎么做我自己把握。母亲太怕我会绕弯路,撞南墙。我的观点却是,只要我不停的学习或是做事情,而不是做重复无聊的事情,人生的道路没有对错之分,无论我怎么走,家人都应该支持才对。而不是按照他们设想的路线不停地给予建议,当建议不被采纳的时候,就会变得不高兴,感觉这个人怎么就是说不通呢。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感觉。
- 母亲希望妻子工作的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受一个亲戚的影响,她担心如果妻子在家里呆的时间太长,会脱离社会,使得夫妻交流脱节,而产生隔阂,最终无法一起生活。但是我并不担心这种事情会发生的原因在于妻子并非在家闲玩,或是只是照顾孩子吃喝拉撒一般的俗事,由于她,像前面所说的,拥有良好的知识面和阅读习惯,使得母亲所担心的事情并不可能发生。就像是漫画家夏达,她小时候看过很多书,采访时说”就像是到过很多很多地方,经历许许多多的人生一样“。事实上,如前面所说,反倒是妻子担心我的知识面会有一天赶不上她,而无法跟她很好地交流。而这其实也是夸大了的担心,而且我也正在改善这个问题。关于工作的态度就像前面说的一样,要做自己喜欢有热情的事情。我很幸运的年纪轻轻就找到了自己可以热衷一生的事情,恰好又好赚钱。但是她可能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就像一篇博客里所引用的John Adams说的那样,"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孩子们才有自由去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该去学习数学和哲学,地理,自然史,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才能给他们的孩子们权利去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针织,瓷器。”我想,在这个现代的社会里,我们不必去等待另一代人的努力,而可以将两代人压缩成一代人,当我们用工程、金融等“有用”的学科获得财务自由之后,就可以把时间投入到那些艺术、诗歌、表演等“没用”的学科中去了。虽然他们统计学意义上不能让我们在财政上更富有,但是他们都是“有价值”的东西,是值得追求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在精神上更富有,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赚钱机器。
- 剥离环境来看一个人的观点是偏颇和不合适的。我想父母的很多观点其实都是中国的主流社会的观点,尤其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主流社会。政治浓郁且强调传统,比较保守。南方社会尤其是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一带,商业繁荣强调自由贸易,加上民间对外交流贸易频繁,西方的一些观点被普遍接受。对人认知会有很大影响。虽然父母曾经做出很多超越他们周围人的举措和努力,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经验、经历和习惯会同样适用在我的身上。
现在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如果我对你们的理解有什么差池,还烦请指正。
此致
敬礼
儿子/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