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总结,诸事皆可抽象。高层次等于高抽象。

通俗点说叫“找规律(Pattern)”;用程序员的话来说就是“分离抽象”;用母上的说法就是“多总结”。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一个什么通用的方法论,可以让人类变得更高级,那便是“抽象”。

总结抽象有两部分,一个是收集素材,一个是提炼规律。 举一反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实际操作来看,更应该是举三反百。 当事件重复发生或是被观测到的时候(举三),如果你可以从中抽象出规律,那么接下来在遇到任何类似的事件的时候,你的规律就可以发挥作用(反百)。 其中抽象出来的规律越普世,其可力量便越巨大(反千、反万)。 这力量便是人的工具,而对工具的使用则是区分人类层次的所在。

在我看来,世界所有的规律组成了一个倒立的树。冯唐称之为“金字塔原则”;程序员们会马上在脑海中浮现名为“多叉树”的数据结构;最常见的形式是“脑图”。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构。首先它是一个分形结构,也就是说局部结构与全局同构,说白了就是无论你取出哪一部分,它都是类似的结构,即一个抽象概念附带着几个其他抽象概念。 对人类大脑来说,它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用于处理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且非常实用,因为它让人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去撬动一大堆相关概念,就像用一个支点操作一个巨大的机器人一样,威力巨大。

举例来说,“小楼一夜听春雨”。单单七个字,可以传达的东西却非常丰富,因为它利用人们的常识来传达信息。 比如“春雨”对机器来说不过是两个字符,但是对人类来说,却会想到春天、温润的雨、细琐而缠绵。人们知道春天意味着什么,也知道雨意味着什么。 比如说这句话出自《临安春雨初霁》,陆游的晚期作品。直接带出了三个概念:临安春雨初霁,陆游,晚年。 人们可能会联想陆游晚年在什么心境下写下的这首诗。 是怀才不得志?怀春不得应?向往繁华?追求宁静? “小楼一夜听春雨”在不同背景下的人看来又有大不一样的感受。看过古龙的《圆月弯刀》一书的人,难免会感受一抹江湖恩怨的色彩。

例如在文档之中,我们会用到嵌套列表,大列表套小列表,一个项目可以分成几个小点。其本质也就是脑图。

实例分析